恭喜“东莞市XX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ISCC认证

恭喜“东莞市XX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ISCC认证

【企业名称】东莞市XX新材料有限公司

【行业】切片薄膜、塑料粒子增粘

【企业简介】

东莞市XX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注册资本 500 万元,专注于纳米材料、塑胶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切片薄膜及塑料粒子增粘剂,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汽车等领域。公司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拥有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先进的加工设备,通过工艺优化实现高性能材料的稳定供应。作为行业内成长性企业,XX新材料注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其产品在市场上以高粘度、耐候性强等特性获得认可,客户覆盖华南地区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

【认证项目】ISCC认证

【面临的问题及难点】

  1. 供应链追溯体系不完善
    企业未建立覆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交付的全链条追溯系统,导致审核时无法提供完整的原料来源证明及物料流转记录,例如塑料粒子增粘剂的再生材料比例无法精准追踪。
  2. 原料未在 ISCC 材料清单中
    部分用于切片薄膜生产的新型纳米材料未被纳入 ISCC 官方材料清单,需额外提交生产工艺流程图、成分分析报告等文件申请材料增补,流程复杂且耗时。
  3. 废弃物管理不规范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塑料未按 ISCC 要求追溯至原始收集点,缺乏废弃物等级证明及合法来源文件,例如未与垃圾处理厂签订合规合作协议。
  4. 员工培训不足
    基层员工对 ISCC认证标准理解模糊,例如生产部门未按要求记录可持续原料与常规原料的使用比例,导致物料平衡表数据矛盾。
  5. 温室气体(GHG)计算不准确
    未建立生产能耗监测系统,切片薄膜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缺失,例如未统计原料运输、设备运行等环节的碳足迹,导致 GHG 报告不符合 ISCC EU 要求。
  6. 文件记录不完整
    采购合同、运输单据等关键文件未明确标注可持续原料属性,例如塑料粒子增粘剂的采购合同未注明生物基成分比例,审核时无法验证供应链合规性。

【解决方案】

  1. 搭建数字化追溯平台
    引入区块链技术,为每批次原料生成唯一识别码,关联采购合同、运输记录及生产批次数据,实现切片薄膜和塑料粒子增粘剂的全流程溯源。
  2. 启动材料增补申请
    联合认证机构向 ISCC 提交新型纳米材料的技术文档,包括生产工艺图、CAS 编号及可持续性声明,同步提供欧盟成员国的废弃物分类证明,缩短审核周期。
  3. 规范废弃物管理流程
    与资质齐全的垃圾处理厂签订协议,建立废弃物台账,记录原始收集点信息及处理去向,确保边角料和废塑料符合 ISCC 循环材料认证要求。
  4. 开展分层级培训
    针对管理层、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设计课程,重点讲解物料平衡规则、SD/POS 文件填写规范及追溯系统操作,通过模拟审核强化实操能力。
  5. 部署能耗监测系统
    安装 SCADA 设备实时采集切片薄膜生产线的能耗数据,结合运输距离、燃料类型计算碳足迹,使用 ISCC 官方 GHG 工具生成合规报告。
  6. 建立文件标准化模板
    制定采购合同、运输单据的统一模板,强制要求标注原料可持续属性(如生物基含量、再生比例),并由法务部门审核后归档,确保文件完整性。

【最终成果】

通过 30 天的密集整改,东莞市XX新材料有限公司顺利通过ISCC认证审核,成为华南地区少数同时满足切片薄膜和塑料粒子增粘剂可持续认证的企业之一。认证后,其产品成功进入欧盟生物基材料采购清单,订单量增长 20%。

【服务周期】

从审核启动到获得认证证书共 30 天。

【客户评价】

“超网团队太专业了!从供应链追溯到材料增补申请,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特别是他们的咨询师不仅耐心解答问题,还帮我们优化了内部流程,现在认证通过了,订单也跟着来了,省心又靠谱!”。

发布者:david,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8000cn.com/2072/

(0)
daviddavid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8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